当前位置: 首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新闻
回首已经挥别的2015年,国家对于环保事业的支持从未停歇,并且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不论从政治上、经济上以及知识普及上都在全力支持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环保产业在中国打得火热,甚至有股逆市而上的冲劲。在这样的大发展趋势下,机遇与挑战并存,如何在大浪淘沙中获得前进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才是首要任务。
互联网+环保的建设和应用关系经济可持续发展,关系亿万民民生,需要锐意进取,周密设计,履行面向现代化、面向民生需要、面向未来的“历史担当”,相信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,必将构建出远大宏伟、利国利民的互联网+环保。
随着水污染、雾霾问题的凸显,环境成为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和全国公众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,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,移动客户端、云计算、大数据不断拓宽人们的视野。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也去科技领域求解、“看病”。
环境领域是一个融合多种环境要素的领域,要全面整体呈现环境问题,尤其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环境要素互通共享,从而推动环境问题整体解决。
如何开展环境宣教、倾听群众诉求、增进理解信任,一直是环保部门的重要议题。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,这一议题的价值日渐凸显。
从2014年两会开始,纷纷有代表委员提出信息化手段治理环境问题,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首次提出“互联网+”概念,无论是科技圈、创业圈,还是金融圈、资本圈都掀起一股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洪流。
智慧环保已经成为共识,各地各机构也都纷纷投入资金、技术和人力对其进行研究,希望科技可以治理环境污染,还公众一个碧水蓝天的生活。
2015年6月19日,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“环评和监测工作”创新大讨论上讲到,大数据、“互联网+”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。
如今,公众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信息发布,很多人手机上都下载了查询PM2.5浓度的应用软件。从2015年起,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现了实时发布全覆盖,所有数据在环保部的网站上都能查询到。
此外,环境数据传输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。据环保部环境监测司汪志国介绍,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、地表水数据、饮用水源地数据、土壤数据等,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传输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,由监测总站负责审核并形成综合报告。
互联网+的出现,不仅加速行业的发展,更为行业的前行方向勾画出清晰的科技路线。互联网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,使得一些低端环保产业面临逐步淘汰,同时,“物流业的发展是成为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和消费转型的一场新革命”。有效借力“互联网+”,本质上是环境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方式,而对于环境企业来说,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
从技术集成的创新到产业模式的创新,“互联网+”给环保产业带来更广阔的疆域。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,“互联网+环保”或许能够成为当今产业潮流中最为夺目的产业之一。